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芜**塘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项目名称: | **芜**塘110kV输变电工程 |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区 | ||
建设单位: | **** | ||
环评机构: | **智环****公司 | 公示时间 | 2025年6月13日—2025年6月20日 |
项目概况: | (一)芜**塘110kV变电站**工程 **北塘110kV变电站1座,GIS设备、主变均为户内布置。主变容量为2×50MVA(#1、#2),110kV出线间隔2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2×(4+5)Mvar。站内设置化粪池一座,有效容积2m3。本期设地埋式事故油池1座,有效容积约22m3,用于收集主变事故状态下排出的绝缘冷却油。主变压器下方设储油坑,储油坑通过地下管网与事故油池相连。 (二)港西-北塘、港西-北塘T接**(T****电站110kV架空线路工程 **双回路钢管杆路径长约1.1km,利用110kV港广648/港济649线四回路钢管杆走线段路径长约0.4km(工程量不计列在本工程中)。 为将原110kV火江566线T接至本工程**线路,在鸠**路西侧本工程**线路与110kV火江566线交叉位置(110kV火江566线#25杆小号侧)**1基双回路耐张钢管杆,将110kV火江566线T接至本工程**双回路中的1回上,同时拆除原110kV火江566线#20-#24段,拆除路径长度约0.75km(含杆塔5基),单回路。 (三)港西-北塘、港西-北塘T接**(T****电站110kV电缆线路工程 **110千伏电缆线路路径长约2.01km,其中双回路排管+工井段路径长约1.26km、双回路拉管段路径长约0.24km、利用110千伏港广648/港济649线预留电缆排管双回路敷设段路径长约0.41km、钻越皖赣铁路0.1km。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加强电磁环境保护。****电站内设备布置,****电站周边和输电线路两侧区域电磁环境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相应限值规定,即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4000V/m、100μT,另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变电站所在处及输变线路沿线须给出清晰的警示和防护指示标识,确保电力设施和人员安全。 (二)强化噪声管理。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优选低噪声设备。线路沿线、北塘110kV变电站周边的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有关标准。运营期北塘110kV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有关标准。施工期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有关限值规定。 (三)认真做好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确需夜间施工,应向施工场地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申报;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时应采取减缓行驶速度及控制鸣笛,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教学、医疗等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应采取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单位应经常清洗运输车辆,以减少扬尘。合理平衡土石方量,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措施,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设置牵张场、施工营地和道路。塔基施工应避免大开挖和随意弃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平整施工占地、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四)认真做好废物处置工作。污水底泥、施工废物、生活垃圾和原有线路拆除残存物等应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并进行妥善处理。运营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和废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建设单位须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及时妥善处理处置。 (五)制定并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变电站内事故油池,应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防止变压器油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有关部门意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3-****069 |
通讯地址 | 邮编 | 241000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芜**塘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项目名称: | **芜**塘110kV输变电工程 |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区 | ||
建设单位: | **** | ||
环评机构: | **智环****公司 | 公示时间 | 2025年6月13日—2025年6月20日 |
项目概况: | (一)芜**塘110kV变电站**工程 **北塘110kV变电站1座,GIS设备、主变均为户内布置。主变容量为2×50MVA(#1、#2),110kV出线间隔2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2×(4+5)Mvar。站内设置化粪池一座,有效容积2m3。本期设地埋式事故油池1座,有效容积约22m3,用于收集主变事故状态下排出的绝缘冷却油。主变压器下方设储油坑,储油坑通过地下管网与事故油池相连。 (二)港西-北塘、港西-北塘T接**(T****电站110kV架空线路工程 **双回路钢管杆路径长约1.1km,利用110kV港广648/港济649线四回路钢管杆走线段路径长约0.4km(工程量不计列在本工程中)。 为将原110kV火江566线T接至本工程**线路,在鸠**路西侧本工程**线路与110kV火江566线交叉位置(110kV火江566线#25杆小号侧)**1基双回路耐张钢管杆,将110kV火江566线T接至本工程**双回路中的1回上,同时拆除原110kV火江566线#20-#24段,拆除路径长度约0.75km(含杆塔5基),单回路。 (三)港西-北塘、港西-北塘T接**(T****电站110kV电缆线路工程 **110千伏电缆线路路径长约2.01km,其中双回路排管+工井段路径长约1.26km、双回路拉管段路径长约0.24km、利用110千伏港广648/港济649线预留电缆排管双回路敷设段路径长约0.41km、钻越皖赣铁路0.1km。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加强电磁环境保护。****电站内设备布置,****电站周边和输电线路两侧区域电磁环境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相应限值规定,即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4000V/m、100μT,另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变电站所在处及输变线路沿线须给出清晰的警示和防护指示标识,确保电力设施和人员安全。 (二)强化噪声管理。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优选低噪声设备。线路沿线、北塘110kV变电站周边的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有关标准。运营期北塘110kV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有关标准。施工期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有关限值规定。 (三)认真做好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确需夜间施工,应向施工场地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申报;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时应采取减缓行驶速度及控制鸣笛,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教学、医疗等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应采取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单位应经常清洗运输车辆,以减少扬尘。合理平衡土石方量,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措施,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设置牵张场、施工营地和道路。塔基施工应避免大开挖和随意弃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平整施工占地、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四)认真做好废物处置工作。污水底泥、施工废物、生活垃圾和原有线路拆除残存物等应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并进行妥善处理。运营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和废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建设单位须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及时妥善处理处置。 (五)制定并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变电站内事故油池,应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防止变压器油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有关部门意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3-****069 |
通讯地址 | 邮编 | 24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