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3********2224820 | 程里 |
吴总 | **省**市**区 |
**市**区岩寺镇翰山村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生产线项目 | **** |
| |
2021版本:102-医疗废物处置、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 | N7724-N7724-危险废物治理 |
| ******区 ******区 |
经度:118.292222 纬度: 29.789722 | ****环境局 |
| 2024-11-12 |
黄环建函〔2024〕21号 | 913********2224820001C |
2024-12-25 | 280 |
70 | **** |
913********2224820 | **** |
913********2224820 | ******公司 |
****0111MA2NF1GC6Q | 2025-02-01 |
| |
2025-04-01 | 2025-04-30 |
| http://www.****.com/html/show-85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对危废库内设置负压抽风装置引入微波消毒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原环评要求微波消毒废气处理设施为“旋流塔+膜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 | 实际危废库密闭设置,未设置负压抽风收集系统;实际采用“旋流塔+膜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UV光氧”,其中变动为在其后端新增了一套UV光氧设施 |
当前项目刚投入生产,企业危废库仅暂存微波消解后的残渣,其他自产危废暂未产生,日常微波消解后残渣暂存过程基本无有机废气产生,本次要求企业对危废库设置负压收集管道,引入微波消毒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为了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在原有环评和批复要求的环保设施基础上新增一套UV光氧设施,属于环保设施优化,产生的废UV灯管委外合理处置。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26 | 0.014 | 0.05 | 1.26 | 0 | 0.014 | -1.246 | / |
0 | 0.01 | 0.196 | 0 | 0 | 0.01 | 0.01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污水处理站 |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周转箱及车辆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旋流塔定期排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软水制备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汇同其余废水一同排入厂区已建30t/d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为“调节+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接触消毒”),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综****医疗机构水污染物预处理标准,氨氮、色度、石油类达****处理厂协议标准后运送****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入横江。 | 项目厂区内设置有雨污分流管道,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后初期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池内,后期雨水经厂区北侧雨水总排口外排市政管网,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周转箱及车辆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旋流塔定期排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软水制备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汇同其余废水一同排入厂区已建30t/d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为“调节+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接触消毒”),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后达标后运送****处理厂深度处理。 ****处理站排水泵设备故障影响,企业产生的废水自2024年6****处理站预处理后由吸罐车运送****处理厂深度处理,每次运送前,企业均采样送检,确保废水达到接管标准要求。 | 废水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厂区废水总排口排放的废水pH值在限值范围以内,其他各监测因子的日均值均低于限值要求,其中pH排放浓度范围在7.3~7.9(无量纲),COD两日最大日均值46.3mg/L,氨氮两日最大日均值0.254mg/L。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综****医疗机构水污染物预处理标准,氨氮、色度、石油类满****处理厂协议标准限值要求。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旋流塔+膜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UV光氧;生物过滤塔 | 项目生产工艺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排放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中表3标准限值;NH3、H2S和臭气浓度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表1、表2中标准限值;厂界无组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厂界内无组织VOCs排放监控点浓度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表A.1标准限值。 | 本项目废气主要包括微波消毒处置过程中产生医废暂存库废气、上料废气、破碎废气、微波消毒废气、出料废气、污水处理站废气以及医废暂存库、微波车间、污水处理站无组织逸散废气。 上料废气经密封帘+集气罩收集、破碎废气及微波消毒废气经管道负压收集、出料废气经密封帘+集气罩收集后汇同医废暂存库废气经外接“旋流塔+膜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UV光氧”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 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废气集气收集后经“生物过滤塔”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 在微波处理系统上料区及进料口设置密封帘+集气罩、出料口上方设置密封帘+集气罩,同时保持破碎、微波消毒工序密闭运行,使消毒系统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医疗废物进场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处理,减少存放时间,避免恶臭产生;不能及时处理的冷藏储存;医废暂存库采用全封闭车间设计,整体换风,保持暂存库微负压,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暂存库抽出的废气送入微波消毒处理系统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废气集气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无组织外排。 | (1)有组织废气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各中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检测结果均小于标准限值,其中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范围在3.19~3.37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范围在1~1.7mg/m3,满足《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中表3标准限值,氨排放速率范围在0.002~0.014kg/h,硫化氢排放速率范围在1.53×10-5~6.12×10-5kg/h,臭气浓度排放浓度范围在74~151(无量纲),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标准限值要求。 (2)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厂界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的浓度值小于标准限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无组织标准限值要求。厂区内无组织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浓度值小于标准限值,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表A.1标准限值要求。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隔声减震 |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区标准。 |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破碎机、引风机、液压提升泵等设备。项目通过合理布局,加装基础减振,对高噪声设备加装隔声设备,夜间不生产等方式进行隔声降噪。 |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区厂界昼间噪声监测结果均在标准限值内,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本项目产生固废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处理残渣、废活性炭、废UV灯管、废过滤膜、废离子交换树脂、污泥、废周转箱、生活垃圾。其中医疗废物处理残渣交由**市徽****处理厂焚烧处置,废活性炭、废UV灯管、废过滤膜、污泥、废周转箱为危险废物,暂未产生,待产生后交由有资质危废单位收集处置,不在厂区内暂存。废离子交换树脂暂未产生,待维修时交由厂家带回,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 本项目产生固废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处理残渣、废活性炭、废UV灯管、废过滤膜、废离子交换树脂、污泥、废周转箱、生活垃圾。其中医疗废物处理残渣交由**市徽****处理厂焚烧处置,废活性炭、废UV灯管、废过滤膜、污泥、废周转箱为危险废物,暂未产生,待产生后交由有资质危废单位收集处置,不在厂区内暂存。废离子交换树脂暂未产生,待维修时交由厂家带回,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