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为提高智慧校园整体建设与服务水平,本着一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期投入的原则,特此面向社会征集****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一、建设单位概况
****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文脉悠长,人文荟萃,享有“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曹魏故里”“中国五禽戏之乡”等美誉。
学校办学源于1909年创办的**师资讲习所,1952****学校,2002年3月独立升格为****学校,2016年3月独立升格为****。2020年5月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下设14个内设机构、2个群团组织、11****学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校园占地面积1526亩,馆藏图书119.32万册,电子图书102.32万册。****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等建立了****关系。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底,在职教职工748人,其中专任教师508人,具有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47人。初步形成以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工学、医学为重点,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酿酒工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中心、****实验室、省高校****基地、****工作站各1个。2020年以来,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二类及以上论文119篇,获得专利288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含国外发明专利18项),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阅咨政报告38篇,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社科奖2项。
二、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
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相关要求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 “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强国和人才强国。
3.《数字**建设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
到2024年,**力争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5G网络覆盖能力进入**前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规模力争突破6000亿元,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
4.《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相关要求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的要求下,****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和校园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支撑各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的整体工程。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5.《**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2.0(试行)》的相关要求
《**省高校教育信息化2.0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评价指标结构,一级评价指标5项(其中包含1个主观项),二级评价指标18项,三级指标项61项。满分1000分,机制建设150分,智慧环境300分,智慧应用350分,网络信息安全150分,特色与创新(主观项)50分。
****学校建设背景
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医药**发展战略,学校大力弘扬“北华佗、南**”特色优势,主动对标“双一流”,力争在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贡献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健康中国和中医药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智慧校园一体化建****学校在网络信息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意义重大。
2.对标教育部2021年3月发布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科信函〔2021〕14 号)《****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皖教秘科〔2017〕76号)等文件要求,学校在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方面仍有差距,需要通过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能力提升。
三、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校****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如何促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事务驱动、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一体化环境,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对校园的服务管理工作和师****服务中心。具体而言,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校园网络:升级完善校园基础网络、核心设备、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机房等,为智慧校园的各项应用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台基础。
完善教学设施:配备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课堂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二)强化应用平台建设
搭建一体化智慧校园平台:包含智慧校园数字基座、网络学习空间、智慧教育移动客户端等;基于一体化智慧校园平台,整合业务系统**,规范各应用系统业务流程,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一体化。
整合数据**:深度实施数据治理,整合大平台业务数据**、基础教育**、教科研数字**等,为推动数智赋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及AI助教和助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优化管理流程
利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利用大数****学校各项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四)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搭建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师生线上智能问答,及时了解办事程序、学习安排、学校**、各种申请办理状态等信息,创建智慧的虚拟生活和工作空间,创新校园管理模式,实现师生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创新。
(五)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校园智慧安防系统,利用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设备、智能传感器****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为师生提供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
(六)两校区**融通共享
********学院校区2025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两校区网络通过裸纤互联,采取独立出口。实现两校区之间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共享、平台共用。
四、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构建、师生事务处理、业务管理应用以及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学校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基础仍然薄弱,****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许多短板,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2.0(试行)》等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弱项,与省内同类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硬件老旧、数据中心**不足、网络性能不优、无线覆盖不全、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图书馆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目前,学校正在从传统的围绕业务部门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模式向围绕师生综合服务为核心进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师生综合服务效能,强化校级服务治理能力提升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信息化现状
1.基础设施
(1)网络架构
我校目前已建成覆****学院校区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网络,主校区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其中1—6栋学生宿舍、勤政楼采用全光网络;****学院校区采用EPON全光网络;两校区内网数据裸纤互联,外网采取独立出口。主校区主干万兆链路、千兆桌面,4 条带宽出口(电信、移动、联通、教育网)并行接入,出口带宽3.9G,支持 IPv4/v6 双栈。教学、办公区与学生宿舍区采用双核心直连,学生宿舍区出口采取运营商运维出口带宽。师生上网采取实名认证。
(2)机房管理
****中心机房1个,符合“国家B级机房标准”,有18个机柜,在用16个,剩余2机柜备用;图书馆网络机房1个。****网络中心机房1个,2组模块化机柜,**网络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3)网络覆盖
目前两校区实现有线网络所有楼宇全覆盖,****学区、办公区、图书馆、实验楼覆盖。
(4)网络设备运行现状
****中心机房主要核心设备有:网络出口防火墙1台,核心交换机设备2台,无线管理设备2台,业务网关1台;网络安全设备有:WAF1台、堡垒机1台、IPS(出口)1套、IPS(内网)1套、认证计费系统、DNS服务器、审计服务器、财务处内网防火墙、服务器虚拟机组内网防火墙、深信服 AC-9000、态势感知和派网安全管理平台等。学校汇聚和接入网络设备共有464台,无线POE交换机20台,无线AP256个。学校信息点分布情况为:教学办公有线网2646个;学生公寓有线网11756个;教学办公无线网483个。学校现有虚拟机物理服务器14台,硬盘存储主机3台,一体机备份系统2台。
****中心机房主要核心设备有:防火墙1台,核心交换机2台,上网行为管理1台,入侵防御系统1台,OLT设备2台,OLT光模块53个,万兆ONU-4口124台,万兆ONU-4口(POE)1台,千兆ONU-8口43台,万兆ONU-8口(POE)221台,万兆ONU-16口217台,万兆ONU-24口(POE)102台,AC无线控制器 1台,放装式AP 95个,**度AP 20个,SND软件系统1套,SND认证系统1套,物理服务器3台。
2.应用系统
已建成智慧校园平台,****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上办事大厅、“一表通”凭条,智慧校园平台对接教务、人事、图书、学工、财务、督办,一卡通等28个应用系统,移动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人事、财务等系统的移动服务。集成对接人事、教务、学工、图书、一卡通、资产、财务等9个业务系统数据,建成1****中心,实施数据治理,搭建一表通平台,采用视图、api和etl推送方式为OA、尔雅课堂、雨课堂、教务系统、督办系统、省思政平台等16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3.安全体系
我校于2017年左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整体网络架构是树状结构,依据等级保护要求,作分区分域隔离,分别划分为核心出口区域、安全管理区域、应用服务器区域和存储区。
核****联通、电信、移动和教育网的专线接入,出口网关、WAF、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作出口安全防护及上网流量控制与审计。其他还部署了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日志审计和数据库审计服务器、堡垒机、上网认证等安全设施,从网络边界防护、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满足二级等保测评要求,整体安全状况良好。
4.数据共享
为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学校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在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完成阶段性数据治理工作。主数据内容目前主要对接集成涵盖了:教务、人事、学工、OA、图书、资产、财务、一卡通等多个业务系统。但各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推广手段和运行机制,导致信息标准的执行存在缺失,信息标准的完整性、有效性、合规性需进一步完善。
5.运营管理
学校校园网络运营维护管理按照新老两校区统一管理的模式,主要分两块内容:日常维护和软硬件故障维护。
(1)日常维护
****中心****公司维护,重大技术问题可以由项目集成商提供技术支持或现场服务。
(2)软硬件维护
软硬件故障,****设备厂商提供免费维护;三年后,设备维保和软硬件故障,设备厂商将提供有偿维护,****学校预算资金支出。
五、主要规划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已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系统等,搭建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基础平台、数据工程、场景应用工程等,深化现有应用系统数据智能应用,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为后期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多种信息的集成与综合处理基础,****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二)智慧教学环境改善提升
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智慧教室、常态化智慧教室,升级完善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学机房、标准化考场等,加强智慧教学场景统一管理和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测等。
****中心和安全防护提升
****中心的改、扩、建,两个校区异地备份等,提升业务应用的基础保障能力,为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提供算力支撑;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加强智慧安防、智慧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服务建设。
(四)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提升
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按照全光网+wifi7标准升级基础网络,实现校园有线无线一体化、无线网全覆盖,网络运维、上网行为可视化管理。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业务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创新阅读空间,提高读者交互服务体验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管理等。
(六)两校区网络互联
充分考虑两校区办学特点,统筹规划两校区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共用、平台共享,数据双向备份。
六、方案设计要求
(一)方案内容
智慧校园一体****学校建设的轻重缓急,****学校智慧校园一体化现状和待建项目,提交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的分项目建设方案。方案中需明确整体预算以及分步实施的周期(按照5年建设周期),提供阶段性目标,提供整体效益分析及分项目效益分析等。
(二)综合考虑
学校智慧校园一体化的下一步建设,必须在 “继承性”的原则下,通盘考虑整体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思路、模式、迭代以及重点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尤其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推出和加速迭代,如何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服务效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三)配套设施
整体谋划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学校实际、满足智慧校园一体化整体建设的供配电、弱电管网等基础支撑的解决方案。
(四)新技术应用
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学校场景的使用。
七、资质条件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持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
2.近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3.提供与本项目相类似的设计经验(提供合同等相关证明);
4.具有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八、其他要求
1.提交方案要求
方案使用A4纸双面打印并胶装,一式5份,方案封面和内部不能出现设计本方案单位的名称。方案用档案袋封装。
另外提供以下材料单独封装:(1)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并盖章,(2)提供与本项目相类似的设计经验;(3)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复印件加盖公章;(4)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2.请于2025年4月18日前将方案送至或邮寄至**省**市汤王大道南段2266号********中心综合室。
3.如需学校目前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相关辅助资料,请提交电子版资质证明(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认证材料复印件等)至联系邮箱后获取。
九、有关说明
1.****学校现有基础,结合学校实际,融入主流技术,顺应智慧校园发展趋势,适当超前做整体规划设计。
2.本次征集活动坚持自愿参与原则,我校不收取和支付任何费用。
3.征集活动所有材料由我校收集保存,方案不退还提交单位。我校对征集方案具有无偿使用权,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增删、综合、优化等。
4.方案应征单位必须是设计方案的原创单位,并保证提交的设计方案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若发生由此造成的任何纠纷,一切法律责任由设计单位承担。
5.凡参加本次设计方案征集的单位均被视为同意并接受本声明,无须书面或其他方式确认。
6.本次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为本单位所有。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孟老师 朱老师
联系邮箱:****020013@bzuu.****.cn
联系电话:0558-****872 0558-****011
通讯地址:**省**市汤王大道2266号********中心